42家A股上市银行2022年三季报全部“出炉”。受益于信贷需求回暖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,上市银行利润增速普遍实现环比增长,业绩确定性较强。
中资券商记者发现,今年前三季度,42家A股上市银行中,仅有3家银行净利润出现负增长,另有13家银行实现同比增长净利润超过20%。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A股银行三季度普遍实现单季度净利润增速提升,前三季度净利润平均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.5个百分点。半年。
从三季报数据来看,年内上市银行信贷投放普遍向制造业、普惠小微企业、绿色产业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。其中,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工业贷款余额增速均超过30%。. 溢价下,33家A股银行实现净利息收入增长,但中间收益分化明显,拖累部分银行业绩增长。
资产质量方面,A股上市银行总体持续向好。截至今年9月末,平均不良贷款率约为1.21%,比上年末下降0.05个百分点。其中,31家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分别下降1-33个基点。
“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持续提高,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不良处置力度加大,资产质量近年来处于较好水平。” 深港证券分析师王炳杰指出。不过,也有分析认为,消费贷款和房地产分布较多的银行的资产质量仍面临压力。
34家银行实现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
今年前三季度,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有34家实现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。其中,20家银行净利润增速达到两位数,杭州银行、成都银行、江苏银行、张家港银行4家城乡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均超过30%。
六大国有银行中,除工商银行外,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均实现同比正增长;从利润规模看,工商银行排名第一,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658.22亿元,同比增长。5.56%,其次是建设银行,实现归母净利润2472.82亿元,同比增长6.52%。此外,邮储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738.49亿元,同比增长14.48%,在六大银行中排名第一。
股份制银行中,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与六大银行相当,分别实现1069.22亿元和718.08亿元,同比增长14.21%分别为 12.13%;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增速最高。股份制银行“头筹”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66.59亿元,同比增长25.82%。
“大多数银行的盈利增长略有加快,超出了我们的预期。” 瑞银大中华区金融行业研究负责人严美芝对A股银行三季报给出“超预期”的评价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从三季报来看,上市银行在收入端仍面临稳健压力,中间收入同比下滑成为部分银行业绩增长的主要拖累。
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23家A股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萎缩,其中股份制银行平均同比下降约10% . “公募基金和信托机构销售和银行卡手续费是主要拖累因素。” 闫美芝认为,国有银行的中等收入业务比股份制银行更具韧性,平均同比下降仅2%。
深港证券分析师王炳杰表示,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速明显放缓,主要受资本市场波动和房地产项目风险频发等因素影响。
“根据主要理财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披露的数据,招商银行的理财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255.9亿元,同比下降13.1%。平安银行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减少30.43亿元,主要受市场等因素影响,代理基金收入下降。” 王秉杰指出。
预计第四季度信贷供应将进一步增长
由于年内疫情蔓延,不少银行的授信速度受到一定影响,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银行。不过,年内上市银行普遍加大对制造业、普惠型小微企业、绿色发展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贷款投放,贷款规模增速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。
日前,招商银行行长王亮在业绩交流会上透露,由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,招商银行对今年的贷款增长计划进行了较大调整,“依托同比增长超过600亿的企业贷款弥补零售额。贷款不足;用票据和非银行贷款的增长来弥补一般贷款的不足。”
数据显示,42家A股上市银行中,21家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0%以上,制造业贷款增速明显提升。大型国有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一直保持着“龙头地位”。其中,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速均超过30%。
华西证券刘志平团队指出,三季度上市银行的信贷投资体现了较强的政策驱动特征。工业制造、普惠型小微企业、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信贷增加。房地产相关贷款增速继续放缓,但季度增幅小幅修复。
在稳经济政策下,信贷投放逐步回暖,不少上市银行高管预计四季度信贷投放将有所增加。
“三季度信用卡贷款实现恢复性增长贷款拨备率作用,如果疫情相对平稳,消费回暖,预计四季度信用卡贷款将保持良好增长,弥补其他零售产品的不足。 " 王亮表示,该行第四季度的投资将进一步加大,包括并购融资、制造贷款、设备更新贷款等。
光大银行董事会秘书张旭阳在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也表示,4月上海疫情缓和后,该行在长三角地区的信贷投放呈现加速趋势。他透露,在响应国家稳定经济市场政策的同时,光大银行前三季度公司贷款增速较高,项目储备相对充足。重点将按照国家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进行。”
目前,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实体经济发展,但随之而来的净息差收窄也成为银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。“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推动银行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下降。此外,受市场资金成本波动影响,有息负债平均成本也有所上升。” 一位银行家说。
闫美芝还指出,今年二季度后,银行业净息差走势更加分化: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净息差环比下降1bp,主要是由于债务结构中的存款较少。而银行间融资成本将提供缓冲。
“展望未来,9月中旬全行业下调存款利率应有助于减轻净息差的下行压力,尤其是对存款较多的大型银行而言。” 严美芝表示,但2023年银行息差仍有进一步下降的压力。
资产质量持续改善
“稳中向好”——这是三季度上市银行资产质量反映的趋势。与去年底资产质量表现相比,今年共有31家银行不良率下降,8家银行小幅上升,3家银行保持不变。
三季报显示,截至报告期末,42家A股上市银行中不良贷款率低于1%的共有15家。其中,杭州银行、宁波银行最低,为0.77%,其次是常熟银行,不良率为0.78%;报告期末,青农商业银行不良率最高,为1.91%。
王炳杰认为,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改善,主要得益于近年来不良处置力度加大,资产质量近年来处于较好水平。
“但是贷款拨备率作用,从不良贷款的先行指标、贷款率和逾期贷款率来看,不少银行都有所上升。比如资质较好的招商银行逾期贷款率有所上升,而平安银行的重点贷款比例有所上升,表明整体资产质量仍然较高,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,主要受房地产政策和疫情影响。” 王炳杰进一步表示。
从拨备覆盖率来看,42家A股上市银行该指标平均水平保持在接近320%的高位,对冲风险能力较强。其中,杭州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,为583.67%;同时,拨备覆盖率超过500%的5家区域性银行来自江浙沪区域性银行,分别是常熟银行、张家港银行、无锡银行、苏州银行和宁波银行。民生银行拨备覆盖率最低,为141.06%。
截至三季度末,31家A股银行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有所上升。其中,江阴银行增幅最大,较上年末增长165.57个百分点至496.19%;招商银行跌幅最大。三季度末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下降28.2个百分点,但仍维持在455.67%。高位。
展望未来,浙商证券研报指出,受公共房地产风险持续暴露和疫情影响,非住宅消费贷款风险加大,银行资产质量下降。更多消费贷款和地产布局仍将承压。